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 用药指南

心梗脑梗,还有腿梗

对于心梗、脑梗,大家很熟悉,其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个过程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心脏或大脑的供血血管堵塞就会发生心梗或脑梗,对于心梗和脑梗的危害,大家耳熟能详,更会谈虎色变。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供血血管上造成的堵塞,也可以形象地称为“腿梗”,但是对于“腿梗”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医学上,“腿梗”有个专业名词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心梗、脑梗和“腿梗”其实都是结在动脉粥样硬化这根藤上的一个个的瓜。

动脉硬化就如同水管上的水垢,是个长年累月积累的过程,从年轻时就开始了,只有当血管堵塞影响了血管远段血液供应,导致组织供血不足时出现症状,因为每个人耐受能力不一,其表现的症状也有轻有重,甚至部分人即使严重缺血,也会没有任何症状。当血管完全闭塞,有没有其他血管发出侧枝供血时,就会导致该堵塞血管供血范围内的组织坏死,发生心梗、脑梗或“腿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本身就发生过脑梗、心梗的人,发生“腿梗”的可能性很大。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患者更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出现。

一位67岁的大爷,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去年开始双腿步行三四百米后感到疼痛、发胀、乏力,休息数分钟能缓解。他一直误认为这些是老年性退化、缺钙或是腰椎病引起的,未在意。

今年开始大爷一次性步行的距离越来越短,症状也逐渐加重,平时双足也明显冰凉、怕冷,颜色也明显苍白,右腿尤其明显。最近在休息时也感到右腿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这引起了大爷的警觉,于是来到我院就诊。

经过检查后,我们告知大爷,他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造影显示左侧股动脉弥漫狭窄90%,右侧股动脉完全闭塞,植入支架后那位大爷的症状消失,现在爬山也没问题。

不同部位的缺血就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心梗和脑梗为什么大家很熟悉,是因为它们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危及到生命。下肢的缺血除非出现坏疽和坏死,相对来说对生命的危害要小些,但它会严重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提高,不求长命百岁,但求生活能自在、自理慢慢成为老人们的不二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也慢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症状及分期

1、无明显症状期:感觉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

2、间歇性跛行期:患者在行走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腿部的肌肉出现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活动。如在同样的情况下再行走相同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这是下肢动脉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

3、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下肢供血血管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4、坏疽期:而当病变继续发展至下肢供血动脉广泛闭塞期,患肢出现营养障碍。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从脚趾向上发展至足踝部、小腿,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断检查

1、怀疑自己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通过患者自己的描述,比如有没有间歇性跛行,有没有小腿肚子酸、麻、胀等,就能做出初步判断。

2、下肢动脉硬化测定检查:其中踝肱指数(ABI)应用多普勒血流仪与压力计,测算下肢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之比。静息状态下ABI一般在0.91~1.30之间,高于1.30提示动脉管壁僵硬不易压瘪;ABI在0.90~0.41之间提示存在轻-中度缺血;ABI≤0.40,提示存在严重缺血。另外还有趾臂指数(TBI)可以了解末端动脉病变情况。

3、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不足之处是由于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造成影响,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同期解决动脉病变。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预防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积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稳定斑块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手术治疗

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手术指征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预防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

·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1.对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可能存在的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2.对于已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应早期加强锻炼、严格用药,并加强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及外伤等,以防病情加重。

3.对于已行手术或治疗的患者,上述预防措施仍需坚持应用,以预防手术部位血管再狭窄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发生病变。

·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赞赏

长按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kakq.com/yyzn/7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